【百姓看桂东】农家女李福珍:药材致富引路人
发布时间:2019年10月22日 【阅读次数:1390次】 来源:
李福珍和女工人们在种植基地里劳动
李福珍看望资助对象陈春花的母亲(资料图片)
红网桂东站3月8日讯(记者 王冬媛)春回大地,一片葱茏。沤江镇上东村境内珍稀名贵药材种植科普示范基地更是生机盎然,七叶一枝花、黄精、白芨等药材新绽春芽、青翠欲滴,基地主人李福珍和合作社的20余名工人在正在药材地里拔草、施肥,忙得不亦乐乎。
在沤江镇,“女能人”李福珍的名字已经和她创办的珍稀名贵药材种植科普示范基地和红珍特色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那样深入民心。合作社成立一年多来,发展珍稀名贵中药材500余亩,品种20余种,年总产值达到了500多万元。吸收社员128户,其中贫困社员90余户,为每户增收近2万元。
和很多年轻人一样,早年,李福珍在农校毕业后尝试过各种创业,曾南下广东打过工,回乡赶圩场摆过摊,在寒口一带开过衣服店、副食店、饮食店和药材收购店。
摆摊、开店的经历给李福珍积累了不少市场经验和人脉资源。她敏锐地发现,在县内各个圩场常有不少外地商贩特意开车来收购中药材原料,而我县群众却是零星销售,供不应求。李福珍加入中药材中介商行列,在与广东、河北、安徽等药材公司交易过程中,李福珍更是发现,名贵中药材倍受欢迎,市场需求量更大,不如自己大面积种植,产销一条龙?
2009年,李福珍关掉饮食店,将多年积攒的5万余元积蓄全换成了七叶一枝花块茎、黄精块茎等种苗,一心一意在自己2亩自留地里试种名贵中药材。
“试种过程是含着眼泪的。”李福珍说,200元1公斤的七叶一枝花块茎种下去,因下错肥料、霜冻管理不善,成活率不到20%,第一年试种便血本无归。第二年,不甘心的李福珍又尝试育种七叶一枝花,但种子播种下去次年春天却不见发芽,焦急的李福珍刨开泥土望着“无动于衷”的种子手足无措,眼泪大滴大滴地滚下来。
“最终,试种的种子在第三年发芽了,那时候,我才明白七叶一枝花是有一年休眠期的。”李福珍说,最艰难的时候,县妇联、县科协送来了技术和鼓励,自己则对着书本钻研不懈。通过三四年的经验积累,李福珍可以人工控制温度、湿度打破七叶一枝花的休眠期,成功实现了每年育种,成活率达到了99%。她还熟练掌握了其它中药材的生长习性,创造性地采用地膜和罩杯等方式为七叶一枝花幼苗保温,采用一年换土壤方式种植白芨,基地里的药材幼苗遭受了2015年冬天零下九度的低温袭击也安然无恙。
“因为对自己种植技术有自信、对销路不发愁,所以我才敢大胆贷款,由几亩的试种到几百亩的开发。今年,我们基地种植面积准备扩大到800亩,再扩大50个品种。”李福珍自信满满。2015年,她牵头成立了红珍特色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发展模式,吸收社员128户,流转土地500余亩,引领带动周边300户农户种上了药材。她还为社员和其他种植户免费办理药材种植培训班和发放种植技术手册,提供种苗,毫无保留传授种植经验。
“一个人不能光顾着自己,也要多为社会尽点力。”李福珍说。她的药材基地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20余人,大部分为留守妇女、老人和贫困户。该村52岁贫困老汉黄林祥,妻子、儿子先后患病身亡,家里负债累累。李福珍以以800元每亩一年的价格租下了黄老汉家6亩田,还将他请到药材基地做工,每月工资2000元以上。黄老汉将自家剩余的2亩山土种植了中药材,技术和销售均由李福珍承包。
谈到李福珍,桥头乡姑娘陈春花感慨不已。15年前,李福珍在桥头赶圩场摆摊时认识了衣着破烂的女孩陈春花,资助了陈春花初中、高中6年的学费和生活费。从送衣服、送学费开始,李福珍和陈春花一家结成了亲戚,如今陈春花虽远嫁他乡,李福珍每次去桥头乡,还不忘捎着衣物和资金去看望陈春花的父母。
现在在长沙一公司上班的女孩李玲也常常打电话和李福珍聊聊心事和分享生活。李玲读大学时家里遭受变故,生活变得拮据,李福珍每年为她送去了1万元生活费直至她大学毕业。
“我的能力或许不大,但认定的事,一定会尽力做到最好。”谈及今后,李福珍莞尔一笑,她说,今后看到老弱贫困仍会顺手帮一把,也会坚定步伐走药材致富路,同时希望更多帮扶力量来帮助自己“圆梦”。